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简称:同庆楼)品牌始创于1925年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,股份公司成立于2005年,2020年7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,主要从事餐饮服务。
同庆楼是国家正式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,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解放前同庆楼遍布北京、南京、武汉、芜湖等多个城市,接待过众多历史名人,留下很多传奇佳话。同庆楼一直秉承着中华老字号“诚信经营、价格公道、童叟无欺、丰俭由人”的经营宗旨,坚持“好吃、不贵、有面子”的经营理念,努力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饮食产品和服务。
就算是在疫情下上市的,的营收也在新上市的“光环效应”下同比增长了四年半;虽然2024年以来的增速下降,但比起有些同行的下跌来说,也要算较好的表现了。
“餐饮及住宿服务”和“食品销售”都在同比增长,虽然增速上有所差异,但差得不多,都在5%左右。“餐饮及住宿服务”占比近九成,是同庆楼的绝对核心业务。
同庆楼的省内收入超七成,省外收入在三成左右,由于其对比数据(2024年上半年)加总后高于总收入,我们就不做分地区的对比了。
净利润的波动就相对比较大了,疫情下,能借着新上市的光环而维持营收的增长,但钱却少赚了。疫情后的2023年,马上扭转了这一不利形势;但好景不长,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,再也没有疫情的拖累,但净利润仍然出现了跳水式的下跌。
毛利率也在是2020年大跳水,这仍然不全是疫情的影响,部分原因是:从2020年开始执行新收入准则,将原计入销售费用,为履行合同发生的相关费用调至营业成本,导致毛利率有较大变化。
疫情后的毛利率大幅增长,结合着营收的增长表现,就创下了新的盈利峰值水平。似乎2020年毛利率下跌也有疫情的影响,但随后的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重新下跌至和疫情下的情况差不多,是不是说现在的市场,跟疫情时也差不多呢?我觉得可以这样说。
除个别年份是及格的水平之外,大多数的年份,同庆楼的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是优秀或接近优秀的水平。这样的成绩,在上市的餐饮企业中,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。
“餐饮及住宿服务”的毛利率大幅下跌至仅为15.4%,这和好几家同行的水平差不多。“食品销售”的毛利率大幅增长至近六成,靠一成多的营收占比就贡献了接近1/3的毛利额,对同庆楼的业绩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主营业务盈利空间的波动是比较大的,业绩表现最好的是疫情后的2023年,达到了13.4个百分点。但随后的2024年就退回与2022年接近的水平,2025年上半年有所反弹,但幅度也才不到2个百分点。
除了毛利率的影响之外,期间费用占营收比也有影响,只是期间费用占营收比并不是随营收增长而下降,反而因为增长比营收快,占比总体上呈增长趋势,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都超过了13个百分点。
在其他收益方面,每年都是净收益的状态,只有2023年的净收益水平较高,之前的年份略高,之后的一年半就低至几乎不重要了,我们就不展开这些不重要的细节看了。
分季度来看,2023年的四个季度都在同比增长,但分单双季不同,增速差异很大;2024年上半年还有增长,当然是螺旋增长状态,但下半年的两个季度已经开始同比下跌了,由于增长更多,全年还是低速增长状态的。2025年一季度微增后,二季度又恢复了近一成的增速,似乎最困难的那几个季度已经过去了。
净利润的表现在2024年一季度及以前的五个季度是相当好的,之后的三个季度相对较差,2025年的两个季度表现也是不错的,但稳定性不如2023年的各季度,就算盈利能力在恢复,但在稳定性方面还要加强。
2023年的毛利率在波动中增长,在2023年四季度达到峰值后,开始了持续四个季度的下跌;在2024年四季度达到低谷后,进入了20%左右的上下波动期,虽然没能回到下跌前的25%,但也摆脱了不到两成的状态,还算可以吧。
最近十个季度中,前五个季度的主营业务盈利空间都超过了一成,最近五个季度都不到一成,大多数季度不到5个百分点,盈利能力的下滑形势是显而易见的。
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”表现不错,不管是疫情下还是正常年份,都是净流入的状态。从2020年上市融资以来,同庆楼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入强度,特别是在疫情结束之后的这两年,连续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了10亿元,我们还是来细看一下。
固定资产和经营性长期资产持续增长,2025年上半年末的固定资产超过了20亿元,在建工程的规模也有6.3亿元。这些资产已经占到同庆楼总资产的3/4,投入的强度太大,速度也太快了。
重要的在建项目有16项,虽然大多数的项目都接近完工状态,蜀山富茂项目和新站富茂项目等预算较大的项目,工程进度还比较低,后续所需的投入还不少。同庆楼近年来重点布局 “餐饮 + 住宿 + 宴会” 一体化的富茂酒店品牌,这种项目看起来宏大,但主要都是重资产模式,其效果如何,还需要后期期间保持观察。
同庆楼的资产负债率在近两年半的期末,大幅增长,已经接近六成了,虽然还有一定的融资空间,但似乎不会太大了。由于其资产结构太重,最近两年半的流动比率降至0.5倍左右,对于还有很多项目在建的同庆楼来说,融资方面可能需要早做打算,不然就得降低投入强度和减缓投入进度。
同庆楼的表现是好于大多数同行,特别是A股中的同行,其重资产的发展模式,当然会为其增长打好基础,但这种模式在现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,能否逆风取得大发展,还需要后续期间继续观察。
声明:以上为个人分析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!
欢迎关注看更多文章,如需解读个股财报,请留言注明股票简称或代码。
慧智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